天津作为全国重要制造研发基地,是早的工业基地之一,是京津冀一体化城市,更是推动工业发展的引擎城市。
作为老牌的工业城市,天津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,在坚实制造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,从制造装备已有成果出发,结合新发展格局下崭新发展要求,寻找新动能、注入新活力、谋求新方向。加快制造业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发展,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,全力打造全国制造研发基地,智能装备、工业母机、轨道交通装备、海洋装备4条子产业链。到2023年,产业链规模效应初步显现,带动重点产业规模达到1.25万亿元,形成产业链安全链接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,打造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链。
近年来,天津开展制造业高发展行动,遵循<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发展若干政策措施>基本要求,加快制造业发展,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新动力驱动,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
4月,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在天津实现产业化制造。“通过海底节点采集的信息量比传统装备提升3倍,能够接收到比蚊子声还小150倍的地震波,有助于描绘高清油藏数据信息,是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装备。”负责人介绍。这项制造成果的诞生,得益于天津创造型产业集群的促进。滨海新区以海洋油气装备、高技术船舶、海水淡化装备、港口航道工程装备、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五大细分领域为依托,集聚海洋工程装备企业超400家,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3家,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.7%,2022年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营收超1700亿元,成为推动天津市制造业高发展,支撑海洋强国的重要力量。
智慧赋能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
走进天津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区,一排排电焊机器人挥舞着机械手臂,弧光四射、焊花飞舞。这样的工业机器人在天津制造产业线上已成为重要组成,承担着感知电压变化,精密操作仪器完成焊接的任务,相对于人力操作精密,工作人员表示“电压细微变化可能引起机器人等精密部件误操作,而且焊接机器人属于冲击性负荷,极易引起厂区电压波动。”工业焊接机器人在操作中可以实现细微感知,从设备负荷特性、电压敏感度、影响损失3个维度,减少误操作和损失率,为产业制造分级供电智慧用能系统。企业设备部人员介绍,3年来,机器人的焊接紧密度提高5%,生产线成品率接近全品,平均每年减少产品损失约120万元。
数据监测,助力产业节能生产
智慧用能系统不仅让生产更智慧,还助力工厂智慧节能。在天津市一家冷轧薄板公司,车间里各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自动运转,工人师傅只需坐在监控大屏前,观察设备、车辆、能耗等数据的实时变化。而这样的智慧化生产得益于数据科技的融入,公司数字信息化部负责人表示“‘5g+智慧工厂’实现了园区内车辆、设备、能耗等各个数据的全流程实时监控,提高了工厂整体制造和管理水平,数据利用率提升80%以上,能源利用率提升15%。”当前,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,天津发布了相关条例,设立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百亿元,累计支持8批近3000个项目,安排市区两级财政资金近百亿元,创建300余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,补助各类智能制造项目3000余个,致力于打造一个数据化生产的“智造天津”。
目前,天津市以智能科技产业为中心,以生物医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为重点,以装备制造、汽车、石油化工、航空航天为支撑的“1+3+4”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。在发展智能科技产业的同时,推进数字产业化,天津培育信创产业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建设智能化应用场景。发挥产业先导性、科学性优势,天津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赋能制造业科技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
作为装备制造业风向标、内循环经济晴雨表,展现天津制造业成果,促进制造服务全球,工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8月22-25日在天津会展中心举办。展会设立重大装备展区和 14 个主题展区,搭建工业全产业链大平台。展示全产业链结构下的多领域制造成果,助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,由高速增长转向高发展的新阶段。
15|大|展|区
重大技术装备展区
智能制造展区
金属切削展区
金属成形展区
国际流体设备及设备展区
工业自动化及智慧物流展区
工业零部件展区
军地两用工业发展展区
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
轨道交通展区
应急消防展区
国际电力电工及能源装备展
能源及工业展区
铸造机械及设备展区
压缩机及设备展区
展会规模预计超过100,000平方米,吸引1,500余家企业亮相展会,将有150,000余名观众到现场参观采购。